所有企业都必须持续改善的几个点,不外乎就是加强竞争力。从这一页的分析可以看出,外包在这个部分已经有相当大的贡献。
受访者来自25个不同的行业,包含消费性产品,工业产品,理财金融以及医疗健康等。使用IT外包占整体比例较高(高达72%),而31%表示今后会持续提高使用比例。
95%的受访者表示会要求RFP(requestfor proposal)。简单而言就是企业主向外招标发放的文件,要求投标这提供建议书,这比单纯的投标要复杂许多(由于受访者企业的年收入超过10亿美金,要求也就多)。此外,89%的受访者回应,会优先考虑使用既有的外包商,因为已建立了默契与信赖。这反映出了ToB市场的特质:进去难,一旦打入,也不容易被淘汰。不仅仅是大企业,即使是中小企业也相同。
除了客户对于外包的积极印象,当然也有不满之处:
1. 外包提供商不够主动 - 46%
2. 没有提供足够的创新 - 33%
3. 外包业务人员调换频繁 - 29%
21%的企业主也使用 “我可以把你换掉” 的杀手锏,作为与提供商交涉的筹码。
总体而言,整个外包市场在成长,客户对于外包的疑虑也逐渐下降。
服务品质不佳的疑虑:从48%降至20%
不符合条件的资源来源:从36%降至23%
回应速度的疑虑:从34%降至24%
我们得出这样一条结论:信得过(质量)与可省钱(成本)为企业对于外包服务的重要两大因素。
软件外包质量与成本的梦想与现实
那么,国内软件外包的现状是否有达到这个水平?
我们看下面这样一图Y轴为质量,X轴为时间,圆泡的面积大小代表费用。一般人们的认知在于,时间越长,费用越高,得到的产品质量就会越好。研发时间可以透过高额的费用来缩短,品质可以透过时间来提升。
然而梦想总是很美好,现实却是残酷的。因为报价不透明,流程不清晰,外包公司缺乏服务精神(因为中小企业的软件外包重购的几率低)造就了现实混乱的外包情形,这也是为什么 “我被外包坑惨了” 的怨言持续不断。
但人因有梦想而美丽。即使头脑很清楚现有的认知,即使被种种残酷的现实给包围,企业主的梦想(期望)还是非常的高。因为产品都是企业主的梦想,创业者的宝贝。
以技术的角度来看,满足大多终端客户需求的技术开发不是问题。因此企业的重点落在如何降低成本并同时兼顾质量。极牛能够依托技术驱动,减少人工参与,降低沟通环节以及人为因素等所引起的实施误差,降低成本并兼顾质量。
IT外包服务商的不同模式
IT外包提供商主要分三个模式:技术VC,众包平台以及传统外包公司。三个模式各有利弊,也有各自的市场。
技术VC:不收取费用,或收取一小部分的费用,但透过占据一部分企业股份作为酬劳。对于缺乏资金的创业者而言,是一个可以考量的选择。因此适用在规模小,或是刚起步,还没有拿到融资的企业,软件开发规模较小,并有机会获得高速成长的项目,否则外包服务商换得的股份无法退出,将会制约此类服务的健康生存
众包平台:有如聚集了外包服务的“猪八戒”,平台上有各式各样的个人或企业提供外包服务。适用于初创到小规模的企业。优势在于选择多,资源多,可以广泛接触到不同技术背景的提供商,也方便进行比价。但由于平台的本质在于“撮合”,所以如果外包品质出问题,基本上雇主只能与外包提供商直接商量,众包平台一般不介入。即使有些新创的众包平台会介入把控制量,但也难以保证其后产出的品质。众包平台适合需求方对技术开发有一定了解,项目规模不大的情况。
外包公司:雇主直接与外包商对接。从前期咨询,产品梳理,技术实施都由该外包商来负责。对于雇主而言,这类型的外包服务能够可以保证质量。相比之下此类外包公司人力成本较高,相对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(和预算),对软件开发并不精通的的公司但此类公司数目众多,有一定鉴别难度。
结语:
信息化浪潮之下,软件开发的需求已从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转移,今后外包的市场规模只会扩大。虽然市面上已经有许多服务提供商,竞争也相当激烈,但这个领域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等待被解决,而“解决问题”就是企业服务的本质。
目前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软件外包服务都无法做到透明化,这并非完全是服务商不负责任的问题,而是隔行如隔山,外行人难以了解外包软件质量的问题。为了解决”透明化不足“的问题,有众包平台推出进度确认,代码管理,甚至自动抓bug的功能。但这是为了补足众包平台对于“质量管理”难以负责采取的措施,并非以亲自服务客户作为出发点。当然,一分钱一分货,如果有预算且要求好的服务与质量,外包公司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。
外包产业还有另一个现象则是”治标不治本“。实际上许多的外包需求都没有太大的技术实施门槛,可终产出却不尽人意,或是推出后没有效果呢?这个问题在于创业者本身不够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,但不排除部分外包企业为了”利益较大化“,而不给予可以帮助创业者降低开发范围,甚至于打消外包念头的建议。这种短视近利的企业思想无法帮助客户成功,也因此难以建立企业品牌,换言之就是难得取得“信赖”。
终,大多企业服务都需要长期跟随着客户成长,才可以真正称为“服务客户”。一家软件外包企业是否可以在“从0到1”以外,还能够扶持客户“从1到100”,甚至于更高的境界?大部分的外包服务商都可以做到从0到1,但当企业快速成长所带来的流量压力,少有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外包服务商则难以处理妥当。有别于“看得到”的前端设计与交互,客户往往容易忽略掉看不到却极度重要的后端架构。这个架构有如一栋大厦的地基与骨架,外表长的再漂亮华丽,强风一吹就倒的大厦万万住不得。